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教育、满足、制度——“三位一体”加强地方高校教风建设

2014年12月03日 09:55 喻永红 点击:[]

 

 

教风的好坏反映了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学校教学工作的质量是体现教师群体素质的标志。毋庸置疑,当前大多数高校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作为体现师德重要内涵的教风也一直为人称道。但是由于受市场经济负面作用、教师本身的素质能力、学校激励机制、管理制度和社会大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部分教师没有真正作到热爱关心学生,只教书,不育人;教学作风不实,缺乏科学求实的精神,教学方法简单陈旧,教学态度不够认真;奉献精神不够。因此高校管理工作者要促使教师个体适应教风的要求缩短与教风的差距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就要研究怎样才能调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建设良好的教风,使地方高校的声誉、生存和发展更上一层楼这是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据此,本文提出了教育、满足、制度——“三位一体”加强地方高校教风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师德教育,教风建设之灵魂  

(一)高度重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围绕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实行师德师风建设运作的归口管理,各级领导都要经常调查分析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二)对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继承优秀的传统师德观,结合时代的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指导,以教书育人为核心,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敬业精神、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为基本要求,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良好的师德,使教师在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等方面都成为学生乃至社会的表率。要引导教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认真履行义务;正确处理待遇与工作态度的关系,既要肯定教师通过正当途径追求自身利益的合理性,又要提倡和发扬为社会奉献的精神,努力培养勤奋严谨、献身真理的治学态度和耐得寂寞、安贫乐教的优秀品质。同时,各级政府及学校应建立一整套师德弘扬制度,特别要注重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积极宣传优秀教师的品德,从而形成良好的师德风尚。  

(三)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评价制度  

建设相关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制度,把教师师德师风状况的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探索师德“一票否决制”,加大学生评价在教师考核中的权重,促使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关心学生,听取学生提出的宝贵意见,并针对学生的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加大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师考核中的权益分值,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定聘任职务,培养培训,流动调整,工资晋升和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合理满足,良好教风之基础  

(一)明确高校教师群体多样化需要  

高校教师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从目前看主要学历、职称、业务培训、科研经费、课程进修、国内外学术交流、住房等。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物质需要。表现为追求自身利益更大化获取相应的经济报酬的“经济人”的经济特征;二是自尊的需要。即高校教师渴望自己的知识、才干、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并得到社会的认同,促使教师产生社会地位提高和自我价值受到社会肯定的强烈需求;三是学习的需要。新时期教师必须在进行知识输出的同时不断地进行知识的输入从而积累知识发展能力提升自己的思想品位和教学水平;四是成就的需要。就是表现在工作中的愿望实现感、任务完成感、创新性的专业成果感和探究新事物的创造感,追求成就是高校教师行为动机的高层次需求。  

(二)满足高校教师群体多层次的需要  

满足教师群体多层次的需要,总体上要遵循对教师等知识分子群体政治上信任、经济上倾斜、事业上扶持、生活上关心的原则,同时抓住居于主体地位的需求,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1、合理提高高校教师的收入水平  

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是满足教师一切需要的基础和首要前提,尽管近几年我国高校教师的收入普遍有较大提高但是总体上教师收入水平与教师的期望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教师个人收入相对偏低已经直接影响了高校教师整体积极性的发挥。总体上讲我国高校教师现行的收入水平远未达到其人力资本价值,分析其原因首先在于高校教师的收入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不具外部竞争力与其他行业同学历、同水平的员工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据中华英才网公布的薪酬调查数据我国教育行业的平均年薪仅相当于电信行业年平均工资的46%教师薪酬长期低于所付出劳动的情况下在一定层面上背离所忠实的学术研究工作或者将主要精力用于能够带来更高收入的行业形成“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尴尬局面。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地位在人们的社会地位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教师本已不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因其他行业人员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而日渐下降这种情况必然引起部分教师对职业的不满一些人心理失衡不安心工作对教学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特别是地方高校,国家投入相对更少,高校扩招以来,不少学校大量贷款投入教学设施基本建设,还贷压力巨大,用于提高教师待遇的资金非常有限,尤其对于刚刚走上大学讲台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由于积累较少,房贷、成家和学习提高等其他支出相对较多,其收入仅能维持日常生活根本无暇顾及生活质量。  

在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时,要考虑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公平性即把教师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社会其他行业、特别是同行业同地区人员相比较,如果比率与他人大体相等教师就会认为公平、合理从而心情舒畅努力工作,否则就会感到不公平而降低工作积极性。公正性、公开性即高校制定内部激励措施必须要贯彻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要考虑到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普遍需要,对优秀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要有更大的政策倾斜度较大幅度地提高他们的待遇,对在教学科研方面做出重大贡献者要给予重奖。只有这样的激励政策才有生命力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激励的最终目的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挖掘潜能。  

2密切学校与教师的情感交流  

首先,学校管理是“三分管理七分情”。教职工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约束。若漠视教职工的情感需求,容易使教职工滋生消极不满情绪,久而久之使其对学校的忠诚度和满意度下降,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管理者要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着手,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多为教职工提供实现志向和发挥才能的机会,多给教职工一些“感情投资”。  

其次,要创造一个稳定、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教师希望在一种较为宽松、自由的环境下进行自主性的思考、创造性的工作。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真正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使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要发扬民主作风尊重、信任教师高度重视教师的价值、作用、行为、需求等等为教师创造展现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条件要给教师尽可能大的学术自主、自治权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3、管理者要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创造条件  

要创造良好的教师成长环境,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和激励措施,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采取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培养、培训措施,特别要注意把培养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作为重点来抓。要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完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构建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新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和环境。要切实做好教师队伍稳定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支持他们在科研、学术上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服务机构应树立和增强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为教师服务的意识,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以促进他们的成长。  

4、要切实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  

学校要为教师多办实事多为教师着想切实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要花大力气进一步改善广大教师的工作条件及生活条件,解决好教师的住房、工资待遇、职称晋升、进修深造、子女上学、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从多方面营造出良好、安宁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关怀他们生活的冷暖疾苦,最大限度地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居乐业安心教学,以自己尽力做好工作来回报学校。  

三、制度建设,教风之保障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一切制度的出发点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避免单纯地把广大教师看作是管理对象过分强调实施所谓刚性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使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规范能充分地体现对教师的自主意识和创造性的满足和尊重使整个管理机制更富人情味和人性化。首先要进一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以广大教师的利益和意愿为一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作为管理者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于高校教师队伍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体现出对高校教师高度的理解和尊重为高校教师的知识积累、个性发展和价值实现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第三,在管理的全过程中要始终注意认真听取和吸收广大教师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使各项管理制度和规范能最大限度地反映、符合教师的意愿。  

(二)教师管理必须以规范的制度管理为基础  

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人性化,但并不排斥制度。否则,人的行为不能规范,人性的弱点和非理性行为就得不到约束,必然导致管理的混乱。因此,在实际管理中必须将人性化与制度化统一起来。  

1、规范的制度管理是教师管理的最基本保障。规章制度的建立是制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制定要遵循科学性和民主性原则不能脱离学校实际应该是切实有效的措施、方法和内容必须有章可依、有例可循、有据可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得到大多数教师的认可在规章制度的建立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要让广大教师广泛参与、反复研究、深入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2、规章制度的落实是制度管理的关键步骤。再好的管理制度如果不落实在行动上只是一纸空文狠抓制度落实是制度管理的关键。学校应制定并严格执行教学工作规范建立完善的教学监控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通过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和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一个教风建设的有效机制使教师变压力为动力形成竞争的局面,抵制不良风气弘扬正气。学校要定时对教师的工作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对教师的工作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对教师的工作成效进行奖优罚劣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的制度管理才能产生效果。要切实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对涉及学校制度严肃性的每一件事都要“较真”,学会“小题大做”。对违反教学规章教学不力造成教学事故影响恶劣的教师予以相应的制约和处置如果制定的方方面面制度,在执行时却进行“有的放矢”式的“变通”,则制度就失去其权威性和严肃性。  

3、规章制度的反馈完善是制度管理的重要环节。由于学校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规章制度的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这就决定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必须及时地反馈、完善才能维持科学的制度管理。对于大家普遍欢迎的规章制度要进一步大力挖掘其合理内核对于大家颇有微词的要深挖根源细究解决办法并进行修订完善。  

 

 

 

上一条:高举旗帜改革创新团结动员亿万职工在实现中国梦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下一条:防治学术道德失范 净化高校学术环境

关闭

Copyright © 2001-2018 重庆工商大学工会 版权所有     /     

地址:重庆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邮编:400067